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石斛
(《本經(jīng)》)
【異名】林蘭、禁生(《本經(jīng)》),杜蘭、石蓫(《別錄》),金釵花、千年潤(《綱目》),黃草(《藥物出產(chǎn)辨》),吊蘭花(《中國藥植志》)。
【來源】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或其多種同屬植物的莖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①金釵石斛(《本草衍義》)
多年生附生草本,高30~50厘米。莖叢生,直立,直徑1~1.3厘米,黃綠色,多節(jié),節(jié)間長2.5~3.5厘米。葉無柄,近革質,常3~5片生于莖的上端;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長6~12厘米,寬1.5~2.5厘米,先端鈍,有偏斜狀的凹缺,葉脈平行,通常9條,葉鞘緊抱于節(jié)間,長1.5~2.7厘米??偁罨ㄐ蜃郧o節(jié)生出,通常具花2~3朵;苞片膜質,小,卵形;花甚大,下垂,直徑6~8厘米;花萼及花瓣白色,末端呈淡紅色;萼片3,中萼片離生,兩側萼片斜生于蕊柱足上,幾相等,長圓形,長3.5~4.5厘米,寬1.2~1.5厘米,先端急尖或鈍形;花瓣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,與萼片幾等長,寬2.1~2.5厘米,唇瓣生于蕊柱足的前方,近圓卵形,長4~4.5厘米,寬3~3.5厘米,先端圓形,基部有短爪,下半部向上反卷包圍蕊柱,兩面被茸毛,近基部的中央有一塊深紫色的斑點;合蕊柱高6~7毫米,連足部長約12毫米;雄蕊呈圓錐狀,花藥2室,長約3毫米,花粉塊4,蠟質。蒴果?;ㄆ?~6月。
附生于高山巖石或森林中的樹干上。分布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湖北、廣西、臺灣等地。此外,各地尚有栽培。
②長爪石斛
與上種近似,主要區(qū)別為本種莖的節(jié)間膝曲或明顯地加粗,因此全形稍呈連珠狀;花淡紫色。
分布廣西、廣東、臺灣等地。
③鐵皮石斛,又名:霍山石斛。
莖叢生,直立,高5~30厘米,徑約5毫米,圓柱形,基部稍細,綠色并帶紫色;多節(jié),節(jié)間長1~2厘米。葉少數(shù),生于莖上部,無柄;葉片近卵形、卵狀長圓形或近長圓形,長5~7厘米,寬1.5~2厘米,先端急尖而有偏斜狀的凹缺,帶革質;葉鞘膜質,緊抱節(jié)間,灰色,似不清潔狀,干后深灰色??偁罨ㄐ蛏跓o葉莖的上部節(jié)上,長達6厘米,花2~5朵;苞片鉆狀,長5毫米左右;花淡黃綠色,草黃色或淡黃色,直徑3.5~4厘米;萼片3,長約19毫米,中央萼片長圓狀披針形,兩側萼片長圓狀三角形,基部稍向前伸和蕊柱足連生成極短的蕊柱跟;側生花瓣長圓形,與萼片幾等長,唇瓣長圓狀卵形,長約15毫米,寬約9毫米,先端急尖,中央具許多紫色或褐紫色斑點,兩邊反卷包圍蕊柱;合蕊柱高3~3.5毫米,連足部長約10毫米;雄蕊卵形,白色,有四棱,花粉塊4,稍黃色。蒴果長圓形,長約2.5厘米,有三棱。
分布安徽、浙江、陜西、山西、河南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貴州等地。
④細莖石斛,又名:銅皮石斛,細黃草。
與鐵皮石斛很相似。莖高10~20厘米。葉長圓狀披針形,長2.5~4厘米,寬7~10毫米,先端鈍;葉鞘非灰色不清潔狀??偁罨ㄐ蚓呋?~4朵;花淡黃綠色,直徑約2厘米;中央萼片線狀披針形,兩側萼片稍帶鐮刀形;唇瓣黃綠色,中央有1褐色的斑點。
分布浙江、安徽、廣西、云南等地;
⑤重唇石斛
莖直立,高25~50厘米。節(jié)間長2.5~3.5厘米;葉鞘緊抱節(jié)間,幾與節(jié)間等長??偁罨ㄐ蛏?~3朵,下垂;花淡紫堇色,直徑2~3厘米;萼片近卵形,側生一對較中央一片稍狹,并略呈鐮刀形;花瓣長圓形,唇瓣比兩側花瓣短,下陷呈短舟形,內被柔毛,先端有一突尖;合蕊柱很短,前方被長柔毛;花藥深紫色。
分布廣西、廣東等地。
⑥鉤狀石斛
莖直立,較細,高達60厘米。葉互生;無柄;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,長7~8厘米,寬15~20毫米,先端漸尖??偁罨ㄐ蜉^短,生花1~6朵;花白色,徑2.5~3厘米;中央萼片卵形,長20毫米,寬6毫米,先端銳尖,側生一對稍偏斜,蕊柱跟短囊狀;花瓣長圓形,長18毫米,先端銳尖,唇瓣廣卵形,長12毫米,3淺裂,急尖而先端有凹頭;合蕊柱前方被毛;花絲細,花藥有乳狀突起。
分布福建、廣東等地。
⑦廣東石斛,又名:銅皮蘭。
莖直立,圓柱形,細瘦,高15~30厘米。葉線狀長圓形,長3~5厘米,寬8~12毫米,先端鈍或急尖,有偏斜狀凹缺?;ò咨_后經(jīng)日即變黃色,有香氣,直徑約7厘米,通常1~2朵生于莖的上部;中央1片花萼長圓狀披針形,側生1對萼片披針形;花瓣橢圓狀長圓形,唇瓣狹卵形,基部有鮮綠色斑點;合蕊柱短;雄蕊近圓形,具有乳狀突起。
分布廣西、廣東等地。
⑧細葉石斛
莖直立,細,高15~30厘米,直徑3~6毫米,節(jié)間長約2.5厘米,有的節(jié)上生出細小的分枝。葉天柄;線形,長4~8厘米,寬4~6毫米,先端鈍,有偏斜的微凹缺??偁罨ㄐ蛞干?~2朵;花黃色下垂;苞片卵狀;總花梗長8~12毫米;萼片與花瓣幾同形,長圓形;唇瓣3淺裂,基部有1短闊的爪;合蕊柱高4~4.5毫米?;ㄆ?月。
生于高山。分布廣西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⑨羅河石斛,又名:小黃草。
莖直立,圓柱形,細皮,高25~27厘米,節(jié)間長1.3~2.3厘米。葉鞘膜質,管狀,抱莖;葉長圓形,長3.5~6厘米,寬1~1.5厘米,兩端均尖?;S色,數(shù)朵單生于無葉的莖的上部;中央萼片橢圓形,兩側萼片斜橢圓形;花瓣橢圓形,唇瓣倒卵形,鋪平時長2厘米,寬1.7厘米,有肉質乳突狀突起,前緣有不規(guī)則鋸齒;合蕊柱高3.5毫米,蕊柱足長7毫米?;ㄆ?月。
附生于山谷的巖石上。分布廣西。
⑩美花石斛
莖圓柱形,高10~15厘米,直徑5~7毫米,基部略細。葉無柄,長圓狀披針形,長4~6厘米,寬1.2~1.8厘米?;▎紊?淡粉紅色;苞片小;中央萼片長圓狀披針形,兩側萼片近筒形,蕊柱跟囊狀;花瓣橢圓形,唇瓣3淺裂,先端微凹或近圓形,邊緣流蘇狀,中央被毛;合蕊柱極短。
分布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⑾小美石斛,又名:矮石斛、黑節(jié)草。
莖呈假鱗莖狀,紡錘形,高4~7.5厘米,中間直徑約1.5厘米,通常3節(jié),外被黑色長硬毛。葉2~4枚,長圓形或橢圓次長圓形,長2~5厘米,寬1~1.8厘米,先端急尖,具偏斜的微凹頭??偁罨ㄐ蛏谟腥~的莖上;花白色,1~3朵,總花梗長1.8~2厘米;中央萼片橢圓狀長圓形,兩側萼片近三角形,蕊柱跟廣囊狀;花瓣卵狀長圓形,唇瓣3裂,中央裂片倒心形,兩側裂片近圓形;合蕊柱高5~6毫米。
分布云南。
【采集】全年均可采挖,但以秋后采挖者質量好。采回后如保存鮮用時,在春、秋季則應及時栽培于細砂石中,放置陰濕處,經(jīng)常澆水使根部保持濕潤。在冬天應平放于竹筐內,上蓋蒲包,但應注意空氣流通。干石斛一般系將鮮石斛剪去須根,洗凈,曬干或烘干;在廣西地區(qū)先用開水燙過,趁熱邊搓邊曬(或烘)至全郎干燥為止。耳環(huán)石斛:加工時,揀長約4厘米的鮮石斛,修去部分須根,洗凈,晾干,然后放入鐵鍋內,均勻炒至柔軟,趁熱搓去薄膜狀葉鞘,放置略通風處,兩天后置于有細眼的鉛皮盤內,下面用適當?shù)奈⒒?,在離盤約一尺處,微微加溫,用手使之彎成螺旋形或彈簧狀,再晾干,如此反復進行2~3次,至干燥為止。
【藥材】本品因品種及加工方法不同,通常分為金釵石斛、黃草石斛、小黃草石斛、耳環(huán)石斛及鮮石斛等效種。
①金釵石斛
為植物金釵石斛的加工品。干燥莖長約20~45厘米,直徑約1~1.5厘米,基部為圓柱形,中部及上部為扁圓柱形,莖節(jié)微向左右彎曲,表面金黃色而微帶綠色,有光澤,具縱溝紋,節(jié)明顯,棕色,有時節(jié)部稍膨大,節(jié)間長約2.5~3厘米,向上漸短。體輕而質致密,易折斷,斷面類白色,散布有深色的小點。氣無,味苦,嚼之帶粘性。以身長、色金黃、質致密、有光澤者為佳。
②黃草石斛
為鐵皮石斛、羅河石斛、廣東石斛、細莖石斛等的加工品。干燥莖長一般在30厘米以上,直徑約3~5毫米,圓柱形,略彎曲,表面金黃色而略帶綠色,有光澤,具深縱溝紋,節(jié)明顯,節(jié)間長約2~3.5厘米。橫切的厚片斷面類圓形,邊緣有多數(shù)角棱,形成齒輪狀,中間散布有類白色小點。氣無,味微苦,嚼之略帶粘性。以條勻、金黃色、致密者為佳。
③小黃草石斛
為美花石斛、羅河石斛、細葉石斛的加工品。干燥莖長一般在30厘米以下,直徑約2~2毫米,多彎曲盤繞成團,表面有細密縱紋理,金黃色而略帶綠色,有光澤,節(jié)間長約1~1.5厘米,斷面類圓形,略帶粉性。以卷曲、節(jié)密、金黃色、富粉質,嚼之有甘涼味、粘性足者為佳。
④耳環(huán)石斛
又名:楓斗。為石斛屬多種植物的莖經(jīng)特殊加工制成。㈠西楓斗,干燥莖扭曲呈螺旋形或彈簧形;一般可見有1~4個旋紋,長約1~1.5廈米,直徑約3毫米,一端可見莖基及殘留的短須根,稱龍頭,另一端為莖的尖端,稱"鳳尾",表面黃綠色,有細縱紋理,節(jié)明顯或有時不明顯。氣無;味淡。以條粗肥、旋紋少、有頭吊、富粉質者為佳。又以所用原料不同又可分為鐵皮楓斗(鐵皮石斛制成)、銅皮楓斗(細莖石斛制成)、云南楓斗(小美石斛制成)等。㈡圓楓斗,用鐵皮、細莖、小美等石斛長于8厘米的莖而不適宜加工成西楓斗者,將其剪成5厘米左右的長度,在微火上烘干,同時扭卷成圓形,如鐘表發(fā)條狀。㈢結子斗,用鐵皮石斛的莖節(jié)剪斷,烘干時打成紐結狀。商品楓斗還有直條楓斗、葫蘆斗、生川斗、廣霍斗等等規(guī)格名稱。
⑤鮮石斛
金釵型的鮮石斛莖呈稍扁的圓柱形,基部較細,直徑約1~1.5厘米,表面黃綠色,光滑,有縱棱,節(jié)明顯,節(jié)上有棕黃色的環(huán),節(jié)基部包圍有灰色膜質的葉鞘,長度約占節(jié)間的1/2。
黃草型的鮮石斛莖呈圓柱形,肉肥厚。常見的有:㈠鐵皮石斛:外皮黑綠色,莖較短壯,粗細均勻,節(jié)略彎曲;葉片瓜子形,質厚,葉鞘緊包于節(jié)間。嚼之有濃厚粘性,味淡。品質好。㈡細莖石斛:外皮黃綠色,莖較瘦長,葉亦較長,質薄,葉鞘易剝離,節(jié)直。嚼之粘性較薄,味淡。品質較差。㈢爪蘭石斛:外皮綠色,莖粗細不均勻,常兩端細,中間粗,葉較長。嚼之有苦味。品質略次。鮮石斛均以青綠色或黃綠色、肥滿多汁、嚼之發(fā)粘者為佳。
以上各種石斛,主產(chǎn)四川、貴州、廣西、廣東、云南、湖北。此外,安徽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、陜西、河南等地亦產(chǎn)。
【化學成分】金釵石斛含石斛堿、石斛胺、石斛次堿、石斛星堿、石斛因堿、6-羥石斛星堿,尚含粘液質、淀粉。細莖石斛含石斛堿、石斛胺及N-甲基石斛堿(季銨鹽)。羅河石斛含石斛寧堿。
【炮制】干石斛:取干燥的石斛,用水泡約至八成透,燜潤,除去殘根及黑枝,切段,撞去薄膜,曬干。鮮石斛:臨用時剪下,搓去膜質葉鞘,洗凈,剪段。
《雷公炮炙論》:"凡使石斛,先去頭土了,酒浸一宿,漉出,于日中曝干,卻用酥蒸,從巳至酉,徐徐焙干用。"
【性味】甘淡微咸,寒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"味甘,平。"
②《吳普本草》:"扁鵲:酸。李當之:寒。"
③《別錄》:"無毒。"
④《滇南本草》:"性平,味甘淡。"
⑤《綱目》:"甘淡微咸。"
⑥《藥品化義》:"味苦,性涼。"
【歸經(jīng)】入胃、肺,腎經(jīng)。
①《綱目》:"足太陰脾、足少陰右腎。"
②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"入胃、腎二經(jīng)。"
③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:"入足陽明、少陰,亦入手少陰。"
④《藥品化義》:"入肺、腎、胃三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生津益胃,清熱養(yǎng)陰。治熱病傷津,口干煩渴,病后虛熱,陰傷目暗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"主傷中,除痹,下氣,補五臟虛勞羸瘦,強陰,久服厚腸胃。"
②《別錄》:"益精,補內絕不足,平胃氣,長肌肉,逐皮膚邪熱疿氣,腳膝疼冷痹弱,定志除驚。"
③《僧深集方》:"囊濕精少,小便余瀝者,宜加之。"
④《藥性論》:"益氣除熱。主治男子腰腳軟弱,健陽,逐皮肌風痹,骨中久冷,虛損,補腎積精,腰痛,養(yǎng)腎氣,益力。"
⑤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虛損劣弱,壯筋骨,暖水臟,益智,平胃氣,逐虛邪。"
⑥《本草衍義》:"治胃中虛熱。"
⑦《綱目》:"治發(fā)熱自汗,癰疽排膿內塞。"
⑧《藥品化義》:"治肺氣久虛,咳嗽不止。"
⑨《本草備要》:"療夢遺滑精。"
⑩《綱目拾遺》:"清胃除虛熱,生津,已勞損,以之代茶,開胃健脾。定驚療風,能鎮(zhèn)涎痰,解暑,甘芳降氣。"
⑾《本草再新》:"理胃氣,清胃火,除心中煩渴,療腎經(jīng)虛熱,安神定驚,解盜汗,能散暑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(須久煎),2~4錢(鮮者0.5~1兩);熬膏或入丸、散。
【宜忌】①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:"陸英為之使。惡凝水石、巴豆。畏僵蠶、雷丸。"
②《百草鏡》:"惟胃腎有虛熱者宜之,虛而無火者忌用。"
【貯藏】干品置通風干燥處,防潮;鮮品置陰涼潮濕處,防凍。
【選方】①治溫熱有汗,風熱化火,熱病傷津,溫瘧舌苔變黑:鮮石斛三錢,連翹(去心)三錢,天花粉二錢,鮮生地四錢,麥冬(去心)四錢,參葉八分。水煎服。(《時病論》清熱保津法)
②治中消:鮮石斛五錢,熟石膏四錢,天花粉三錢,南沙參四錢,麥冬二錢,玉竹四錢,山藥三錢,茯苓三錢,廣皮一錢,半夏一錢五分。甘蔗三兩,煎湯代水。(《醫(yī)醇腆義》祛煩養(yǎng)胃湯)
③治眼目晝視精明,暮夜昏暗,視不見物,名曰雀目:石斛、仙靈脾各一兩,蒼術(米泔浸,切,焙)半兩。上三味,搗羅為散,每服三錢匕,空心米飲調服,日再。(《圣濟總錄》石斛散)
④治神水寬大漸散,昏如霧露中行,漸睹空中有黑花,漸睹物成二體,久則光不收,及內障神水淡綠色、淡白色者:天門冬(焙)、人參、茯苓各二兩,五味(炒)半兩,兔絲子(酒浸)七錢,干菊花七錢,麥門冬一兩,熟地黃一兩,杏仁七錢半,干山藥、枸杞各七錢,牛膝七錢半,生地黃一兩,蒺藜、石斛、蓯蓉、川芎、炙草、枳殼(麩炒),青葙子、防風、黃連各五錢,草決明八錢,烏犀角半兩,羚羊角半兩。為細末,煉蜜丸,桐子大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溫酒、鹽湯任下。(《原機啟微》石斛夜光丸)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