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【中藥名】木耳 muer
【別名】黑木耳、木菌、耳子、木茸。
【英文名】Fructificatio Auriculariae
【藥用部位】木耳科真菌木耳的干燥子實(shí)體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子實(shí)體叢生,常覆瓦狀疊生。耳狀、葉狀或近杯狀,邊緣波狀,薄,寬2~6厘米,最大者可達(dá)12厘米,厚2毫米左右,以側(cè)生的短柄或狹細(xì)的基部固著于基質(zhì)上。初期為柔軟的膠質(zhì),黏而富彈性,以后稍帶軟骨質(zhì)。
【產(chǎn)地分布】生于櫟、榆、楊、槐等闊葉樹腐木上。分布于全國各地,各地還有人工栽培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季采收。采摘后放到烘房中烘干,溫度由35℃逐漸升高到60℃,烘干備用。
【藥材性狀】子實(shí)體呈不規(guī)則塊片,多皺縮,大小不等,不孕面黑褐色或紫褐色,疏生極短絨毛,子實(shí)層面色較淡。氣微香,味淡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性平,味甘。歸肺經(jīng)、脾經(jīng)、大腸經(jīng)、肝經(jīng)。
【功效與作用】補(bǔ)氣養(yǎng)血,潤肺止咳,止血,降壓,抗癌。屬止血藥下分類的涼血止血藥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內(nèi)服:煎湯,用量3~10克,或燉湯,或燒炭存性研末。主治氣虛血虧,肺虛久咳,咯血,衄血,血痢,痔瘡出血,婦女崩漏,高血壓,眼底出血,子宮頸癌,陰道癌,跌打傷痛。
【藥理研究】抗凝血和抗血小板凝聚和抗血栓形成,有升白細(xì)胞作用;對免疫功能有促進(jìn)作用;促進(jìn)核酸及蛋白生物合成,降低血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;還能延緩衰老,具有一定的抗輻射及抗炎作用;具有顯著的抗?jié)兗敖笛亲饔?有抗生育作用,抗著床和抗早孕效果最明顯;有抗癌、抗突變作用,還有抗真菌等作用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本品主要含黑色素、木耳多糖、單糖、麥角固醇、氨基酸、維生素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虛寒溏瀉者慎服。
【配伍藥方】①治反胃多痰:大木耳7~8個(gè),煎湯服用,日服2次。(《中國藥用真菌》)
②治誤食毒蕈中毒:木耳30克,加白糖30克,煮食。(《中國藥用真菌》)
③治大便干燥,痔瘡出血:木耳5克,柿餅30克,同煮爛,隨意吃。(《長白山植物藥志》)
④治崩中漏下:木耳炒見煙,為末。每服6.3克,頭發(fā)灰0.9克,共7.2克,好酒調(diào)服出汗。(《孫天仁集效方》)
⑤治高血壓病,眼底出血:木耳3~6克,冰糖5克,加清水適量,慢火燉湯,于睡前1次頓服。每日1劑,10天為1療程。(《藥用寄生》)
⑥治高血壓:木耳15克,皮蛋1只,水燉,代茶頻服。(《福建藥物志》)
⑦治眼流冷淚:木耳(燒存性)30克,木賊30克。為末。每服9克,以清米泔煎服。(《惠濟(jì)方》)
⑧治一切牙痛:木耳、荊芥各等分。煎湯漱之,痛止為度。(《海上方》)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(xì)]